简述
史地类纪录片,CCTV 频道 ???? 年出品,是 CCTV 探索•发现 系列其中之一。
封面
Five_Thousand_Years_of_Chinese_Civilization_cover1.jpg
影片信息
官方网站
暂无
影片原始规格:
影片内容介绍
劇情簡介
中央电视台与NHK联合摄制
纵横古今 中华文明进程历历在目
享誉中外 东方古国魅力层层绽放
第一手大量详实影像资料,全面展现中华文明艺术瑰宝。众多名家,学者汇集一堂,精辟解析中华文化历史内蕴。
从新石器时代到中国最后的王朝,中华五千年的历史浓缩展示在这900分钟的节目里。
本片既有气势宏大,震撼人心的辉煌乐章,也有小桥流水般的涓涓细语;即展示了无数珍贵而曲雅的精品文物,也表现了风土人情和历史场景。在这里,您可以徜徉在中华文明起源,发展和大起大落的波澜中,真切感受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历程,也可流连于光彩照人独具特色的书法、绘画、建筑、陶瓷、金石等艺术的魅力中。
此片深受国家领导和专家的一致好评,是一部具有极高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的文学艺术巨片和历史经典。
分集介绍
【文明起源(新石器时代•夏商周)】
新石器时代是中华文明的发祥期。在长江、黄河等流域出现了许多文化聚集区。仰韶文化半坡遗址的穴居式建筑和人面鱼纹彩陶盆,河姆渡文化的稻梁纹盆,良渚文化中象征着原始部族政治、经济和军事权力的玉琮、玉壁、玉钺,共同表现出中华文明起源的多样性及丰富性。
公元前2070年,中国建立了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夏王朝。从夏到商周的十几个世纪中,先民们创造了辉煌的青铜时代。殷商时期祖乙尊青铜器上的饕餮纹和同时代的甲骨文,周代的毛公鼎、候母作壶皆为中华文明史上的不朽之作。
【百家争鸣(春秋战国)】
公元前七世纪左右,中国历史进入长达500年之久的春秋战国时代。这是一个社会动荡的时期,也是中国思想、哲学最为活跃的创造期。诸子纷起,百家争鸣,以孔子、孟子、荀子为代表的儒家,以老子、庄子为代表的道家和诸子百家们为中华思想、中华智慧作了最伟大的奠基。
这一时期也是青铜艺术发展的第二个高峰期。莲鹤方壶、水陆攻战鉴等青铜器使人们欣赏到巧夺天工的铸造技术和存留至今的珍宝。
【一统天下(秦汉)】
从战国中期开始,秦通过一系列的改革走上了富国强兵之路。其中,商鞅变法起到了关键作用。队列森严威武的兵马俑军阵,生动再现了秦军的强大。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了天下,秦第一代君主秦始皇以皇帝自称,建立了中央集权制,统一了文字、车轨、货币、度量衡等,为其后的古代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秦王朝的暴政引发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农民起义,项羽、刘邦等英雄豪杰走到了历史的前台。公元前206年,刘邦建立了强大的汉王朝。马王堆出土的器物和帛画显示出汉代的高超技艺和富裕的生活,同时表现出楚汉文化的浪漫主义特征。汉武帝以雄才大略收复了河西走廊,开创了丝绸之路。
【书圣诞生(魏晋)】
魏晋是中国历史上的又一个乱世。被誉为书圣王羲之便诞生在这个时期。这位西晋的贵族南迁后,在收复北方失地屡屡受挫的情况下,全身心地致力于书法艺术的创作。在江南文化的气氛中,王羲之的书法日臻完美。他先后写出了《何如帖》、《平安帖》、《奉橘帖》。
公元353年阴历3月3日,王羲之以自己举办的曲水流觞宴会为题材,创作出了中国书法史上的绝世珍品《兰亭序》。
【远古探源(回顾篇一)】
本集邀请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陈绶祥、张晓凌和研究员顾森先生、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胡伟希先生,就原始至魏晋时期中华文明发展的特征、规律进行了深入而趣味盎然的谈话。专家们指出,中华文明在新石器时代起源时就表现出多元性中蕴含统一性的特点。青铜器作为国家的礼器,其铸造技术和象征意义在世界文明史中都是独一无二的。谈到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现象,专家们一致肯定了它对中国思想的奠基作用。专家们还对秦汉统一后南北文化的融合、中外文化的交流进行了积极的评价,并就魏晋玄学、清谈对艺术、人生和社会的作用作了细致的分析。
【佛道盛行(南北朝)】
公元316年,西晋灭亡于匈奴之手,南北朝时代由此开始。在战乱中,鲜卑族统一了北方,建立了北魏王朝。其第六代皇帝孝文帝为加强民族融合,迁都洛阳。在司马金龙墓出土的彩绘屏风上,可以看到汉文化对鲜卑族的巨大影响。
魏晋南北朝是一段充满对宗教虔诚的岁月。孝文帝对佛教的推崇达到了极致。敦煌莫高窟的北魏壁画与造像、云岗石窟的主佛像、龙门石窟的造像以及巩县石窟的帝后礼佛图,共同述说了那个佛光普照的年代。
【长安之春(隋唐)】
隋代,中国再次走向统一。在短短的38年中,隋完成了许多历史功绩:大运河的开凿、科举制度的完善、均田制的实行等等。展子虔的《游春图》展现的正是隋代的繁荣与安详。
唐朝建立后,国力日益鼎盛,其文化也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开放性和融合力。《步辇图》、高昌故城中不同宗教的遗址、五弦琵琶、飞天玉佩、青釉凤头龙柄壶、唐三彩马等,无不生动地表现出唐代国际文化交流的频繁,传达出唐对各种外来文化宽容与吸纳才形成盛唐的史实。
【大唐遗风(唐•五代)】
中唐是一个文化灿烂的时代。繁华的长安城内,留下了李白、王维、杜甫的千古名句。永泰公主墓的壁画展现了贵族们的华丽生活,盛极必衰。节度使安禄山的谋反,导致玄宗的逃亡和唐朝的衰败。忠义之士颜真卿及其家族对叛乱进行了殊死的反抗,并留下了书法绝品《祭侄文稿》。
五代十国也是一个文化极为繁荣的时期,南唐李煜更是一个弘扬文化的君主。他不仅自己写下了许多令人感伤的名篇,还支持发展了文房四宝的生产。赵干的《江行初雪图》、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皆为旷世之作。
【汴京梦华(北宋)】
北宋的汴京是繁华之都。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全景式地叙述了汴京商贸的发达和城市繁荣的气象。晋祠圣母殿的雕塑是北宋皇族生活的真实写照。宋代文盛武衰,宋徽宗是一位艺术成就极高的皇帝,他的瘦金体书法和绘画名作《桃鸠图》、《文会图》等在文化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宋代文人士大夫们在治国的同时,创作出了许多文学、艺术的佳作,如苏东坡的《寒食帖》。宋代瓷器代表了中国瓷器艺术的高峰,定窑白瓷、汝窑、官窑青瓷之精美,令后世至今不可企及。
【盛世畅想(回顾篇二)】
南北朝之后,隋唐、北宋皆为中国历史上的盛世。本集邀请的专家对这些历史时期的文化进行了回顾和分析。本集的专家有清华大学教授杭间、戴吾三先生,首都师范大学教授陶东风和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陈绶祥先生。
对南北朝民族大融合的意义,专家们一致地进行了首肯。他们还饶有兴趣地把佛教艺术的本土化历程娓娓道来。对盛唐文化的开放性和融合力,专家们更是赞叹不已。宋代是中国科技极为发达的时期,科技史专家戴吾三以深入浅出的方式介绍了宋代科技的伟大成果。
【锦绣江南(南宋)】
南宋王朝虽然偏安一隅,经济和文化却十分发达。江南的丝绸业、瓷器、造船业一派繁荣。淹没在福建水域下的一万余件瓷器反映了南宋对外贸易的发达。宋代的山水画、人物画都达到了相当的高度,马远的《踏歌图》、夏圭的《溪山清远图》、苏汉臣的《秋庭戏婴图》皆为当时的代表作。
以岳飞为代表的主战派精忠报国,成为名垂青史的民族英雄。
【文人书画(元代)】
在成吉思汉、忽必烈的连年征战下,蒙古族建立了元朝。元代严格的等级制度把国人分为蒙古人、色目人、江北汉人和江南汉人四等。汉族产生了反对元代统治的英雄--文天祥,他的"正气歌"惊天地、泣鬼神。另一些汉族文人则和元代统治者保持着合作关系,如赵孟俯。他和黄公望、倪瓒、王蒙号称文人画的"元四家",代表着文人画艺术的顶峰。元代的杂剧十分繁荣。奠定了中国戏剧发展的基本格局。
【紫禁风云(明代)】
在元末大动乱的废墟上,明王朝建立。永乐帝迁都北京后开始了紫禁城的营建。紫禁城是世界上最大的皇城,它以午门、太和门、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干清宫为轴心,连绵相接,气势磅礴,成为与世隔绝的天上人间。明代是一个开放的朝代,郑和数次下西洋,开创了人类前所未有的大航海和贸易活动。明代江南的工商业和文化均十分发达,苏州等地甚至出现了资本主义式的雇佣劳动关系。风流名士唐寅、沈周名噪一时,书写了明代艺术的传奇。
【最后王朝(清代)】
康熙、雍正、乾隆三代是最后王朝的全盛期。经济的繁荣、疆域的巩固、黄河的治理,使乾隆时期的大清帝国国力强盛,社会安定,呈现出云蒸霞蔚的盛世气象。以此为基础,乾隆在文化工程上大展宏图,集古今图书之大成的《四库全书》蔚为壮观。乾隆对西洋文化采取了宽容与吸收政策,由此产生了郎世宁的中西合璧的绘画及珐琅彩瓷器。通过与扬州盐商的关系,乾隆促进了民间文化的发展。乾隆还是一个大收藏家,在他的"三希堂"内,收藏了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等稀世珍品。
【千年回望(回顾篇三)】
北宋至清代,中国古代社会跨越了千年历史。专家们认为,这一千年是中国古代文明成熟且硕果累累的千年。本集的专家有中国农业大学人文学院的孙津教授、清华大学的杭间教授、中国艺术研究院的吕品田研究员和梁江博士。吕品田认为,宋代瓷器代表了中国瓷器的最高水平,对玉的品格的追求是中国瓷器的基本特征。孙津着重阐释了元代政治及文化的几个特点。对明代的江南工商业的繁荣及文化的世俗化特征,杭间以文化学的方法,详尽地作了分析。梁江关于清代的文化工程、中西文化融合等观点亦令人耳目一新。
截图
Five_Thousand_Years_of_Chinese_Civilization_screen0.jpg
参考信息
相关的纪录片
相关领域
网路消息
暂无
Category:片名 Category:CCTV Category:CCTV 探索•发现 Category:???? Category:6. 史地类 Category:6.1 历史 Category:6.111 古代和上古史 Category:6.112 中古史 Category:6.113 十六世纪 Category:6.114 十七世纪 Category:6.115 十八世纪 Category:6.116 十九世纪 Category:6.117 二十世纪 Category:6.12 古文明 Category:6.121 亚洲古文明 Category:6.1211 中国古文明 Category:6.2 地理 Category:6.22 亚洲 Category:6.221 东亚 Category:6.2211 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