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默认分类 下的文章

简述
自然科学类纪录片,Discovery Channel 频道2013 年出品。

封面
Super_Comet_ISON_cover0.jpg
Super_Comet_ISON_cover0.jpg
影片信息
官方网站
暂无

影片原始规格:
中文片名 :超级彗星ISON 2013
中文系列名:
英文片名 :Super Comet ISON
英文系列名:
电视台 :Discovery Channel
地区 :美国
语言 :英语
版本 :TV
发行时间 :2013
影片内容介绍
剧情简介
Follow the story of Comet ISON — a sungrazer with a potentially deadly fate and on a trajectory to slingshot around the Sun. The one-hour special presentation features the latest information about this icy rock’s journey into the inner solar system. Watch expert analysis from leading scientists, astronomers and amateur stargazers and learn how Comet ISON could be the brightest comet to be observed from Earth - ever - when it approaches the Sun later this month. But one question remains: will it survive its epic journey around the Sun?

社会科学类纪录片,Discovery Channel 频道 2013 年出品。

封面
Megastorm_World's_Biggest_Typhoon_cover0.jpg
Megastorm_World’s_Biggest_Typhoon_cover0.jpg
影片信息
官方网站
暂无

影片原始规格:
中文片名 :灾祸调查报告
中文系列名:
英文片名 :超级强台的警讯
英文系列名:
电视台 :Discovery Channel
地区 :美国
语言 :英语
时长 :约 44 分钟
版本 :TV
发行时间 :2013
影片内容介绍
剧情简介
Documentary that uses news archive and interviews with scientists to explain the events surrounding the powerful and destructive Typhoon Haiyann, which hit the Philippines in November 2013.

传记/人物类纪录片,Discovery Channel 频道 2013 年出品。

封面
The_Making_of_Mandela_cover0.jpg
The_Making_of_Mandela_cover0.jpg
影片信息
官方网站
暂无

影片原始规格:
中文片名 :人权斗士曼德拉
中文系列名:
英文片名 :The Making of Mandela
英文系列名:
电视台 :Discovery Channel
地区 :美国
语言 :英语
版本 :tv
发行时间 :2013
影片内容介绍
剧情简介
Narrated by actor David Harewood (Homeland), THE MAKING OF MANDELA provides a true representation of Mandela’s personal story and the crucial key decisions he made throughout his incredible journey to freedom. The film is also supplemented by Mandela’s own recordings for his book “A Long Walk to Freedom,” in which Mandela’s legacy is told through intimate and revealing interviews with those who knew Mandela best. “I have cherished the ideal of a free society in which all persons live together in harmony…It’s an ideal which I hope to live for…but if needs be, it is an ideal for which I am prepared to die.” - Nelson Mandela, 1918-2013.

社会科学类纪录片,Discovery Channel 频道 2006 年出品。

封面
Dolly_The_First_Cloned_Sheep_cover0.jpg
Dolly_The_First_Cloned_Sheep_cover0.jpg
影片信息
官方网站
暫無

影片原始规格:
中文片名 :
中文系列名:
英文片名 :Dolly: The First Cloned Sheep
英文系列名:
电视台 :Discovery Channel
地区 :美国
语言 :英语
时长 :约 48 分钟
版本 :TV
发行时间 :2006
影片内容介绍
剧情简介
Her appearance became a worldwide sensation that rocked the scientific community and ordinary citizens. Charming Dolly the sheep was born in July 1996 in Edinburgh’s Roslin Institute as a result of its successful cloning from an adult cell. British scientists managed to do what many thought impossible, or simply fiction, giving a new impetus to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genetic engineering. Now, the procedure is considered a promising tool for preserving endangered species. This film tells a fascinating story of the most famous sheep in the world.

文化艺术类纪录片,Others 频道 2005 年出品。

封面
A_Century_of_Light_and_Shadow_cover0.jpg
A_Century_of_Light_and_Shadow_cover0.jpg
影片信息
官方网站
暂无

影片原始规格:
中文片名 :百年梦工场
中文系列名:
英文片名 :A Century of Light and Shadow
英文系列名:
地区 :中国
语言 :粤语/英语/普通话
时长 :328 min
版本 :TV
发行时间 :2005
影片内容介绍
剧情简介
《百年梦工场》完整地记录了华语电影100年间的发展,破天荒邀请到接近200位知名影艺人担任主持及嘉宾,并搜罗了超过300部电影的珍贵片段,当中包括歌舞片、动作片、喜剧、国语及粤语片,以至新浪潮电影等等,每格画面里的光与影,时间、地点及人物,均属所有香港人的集体回忆,因此别具收藏价值,无论是否华语电影的忠实爱好者,都会视之为难得的瑰宝。

《百年梦工场》电视节目大受观众的欢迎,收视理想。这个节目请来超过五十位艺人担任主持,阵容鼎盛。节目探讨近百年来香港电影工业的历史和现象,回顾过去的光辉岁月,并展望将来再创电影新机。《百年梦工场》不但从宏观角度探讨香港电影发展,并透视多年来的不同电影品种,包括歌舞片、动作片、喜剧、国语、粤语片和新浪潮电影等。

出场人物 成龙 杜可风 黎姿 黎明 梁咏琪 李子雄 朱茵 张达明 郑裕玲 赵良骏 莫文蔚 谢贤 梁家辉 吴镇宇 Twins 张坚庭 鲍起静 麦兆辉 李嘉欣 张同祖 古天乐 郑佩佩 冯德伦 郑中基 刘青云 邓凯光 岑建勋 叶童 曾志伟 杨采妮 郑伊健 房祖名 李灿森 吴思远 萧芳芳 郑佩佩 薛家燕 静婷 容祖儿 李香琴 罗卡 朱日红 吴昊 黄奇智 波波 方力申 麦基 陈宝珠 许冠文 林敏怡 潘缘良 鲍德熹 马冯国 金培达 马楚成 吴君如 高志森 壮澄 陈可辛 萧若元 谢贤 曾江 龙刚 周聪 朱克 朱日红 雷震 郑文怀 黄家禧 王为一 黄爱玲 吴回 吴楚帆 列俘 司图安 窦汉勋 鲍起静 张鑫炎 黄百鸣 … 等

分集介绍
【光影岁月 (上) (下)】
这两集为香港电影概略篇,是一次寻访香港电影历史的旅程。内容主要点出香港电影史上几个重要时代。战前香港电影的源头、萌芽、成长、爱国电影成为主流开始,到战后多位电影人南下香港影业成长、五十至六十年代国、粤语片的分流、七十年代功夫武侠片大热、八十年至九十年代香港电影步入黄金时期、九十年代香港电影经历前所未有的低潮期,到廿一世纪香港电影面向国际及中国市场的发展,概略地展现香港电影发展的框架。尤其是看到香港电影初创之时与上海电影发展之间的千丝万缕的关系。

【歌舞升平】
《歌舞升平》主要简单阐述国、粤语歌唱片、黄梅调电影及粤语戏曲片的分别,它们各自的代表作,综观这些片种在香港电影工业上的重要性和其独特性,以及它们于五十年代兴起、六十年代末式微的原因。没想到歌舞片在香港电影发展中曾经有如此重要的地位。首要原因可能就是早期的粤语片就是从粤语大戏发展而来的。一出粤剧架个摄像机就是一部电影。从3、40年代一直到70年代,歌舞片都有着很大的市场,也造就了第一批拥有大量Fans的偶像,如萧芳芳、陈宝珠等,看70年代的歌舞片片断甚至有着好莱坞的影子,舞台、服饰的现代和华丽也让人惊叹。只是80年代开始基本上就很罕见了,也少有成功的歌舞剧。鲍德熹导演的第一部电影就是歌舞片,虽然在80年代没有取得成功,但是他说,电影是多元化的,也是循环的。所以当我们看到《如果 爱》的时候是充满新鲜感的。但是,我觉得歌舞片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吧。

【国粤电影南北和】
香港与中国密不可分的唇齿关系,犹如国、粤语片在香港电影上的关系。这一集主要探讨国语片兴起的因由;国、粤语片共存与此消彼长的时期与原因;国、粤语两片之间的制作质素差异;以及国、粤语片中的左派与右派电影等。这一集更会探索七十年代末国语片式微的原因、香港观众摒弃国语片的因由,当中与香港及海外市场口味的改变及片厂制度瓦解的关系。曾经粤语片被称为“粤语残片”,而国语片由于是由大量从上海等地去香港的专业电影人拍摄而代表了电影的高素质。但粤语电影经过一段时间的衰落终究还是找到了出路重新振作,与国语片融合、共同发展起来。看了这集,就会知道什么叫“七日鲜”,什么叫“云吞导演”,颇有意思。片中还提到当年邵氏兄弟带了1500万美元到香港发展国语电影,后来又是1000万美元,在当时真是非常巨大的投资。

【时势造英雄】
每一个社会都需要英雄,香港也不例外,而我们的英雄,更多时都出现在电影之中。这一集尝试从「香港电影时势造英雄」的角度切入,从游走于香港电影类型中的爱国电影、武侠片、动作片、英雄片、江湖片及警匪片,逐一搜寻当中曾出现过的男女英雄人物 / 形象。 这集的内容相对熟悉一些。从1949年民间英雄黄飞鸿到民族英雄李小龙到谐星英雄成龙、洪金宝乃至少林英雄李连杰,武侠功夫片是香港电影的一大特色、也是它走向国际的敲门砖。除了功夫片中的英雄,还有反映社会的警匪片中的警界英雄,还有《英雄本色》造就的“小马哥”及狄龙、姜大卫等这样的江湖英雄,还有以刘德华主演的大量的“草根英雄”、周润发等“赌界”英雄。当然间中也有一些女英雄,如郑佩佩等人成功塑造的女侠或女警,而近几年来社会上显现的“阴盛阳衰”之势也显露在香港电影中,小男人、大女人的角色常常出现。有点惊人的是,关于黄飞鸿的电影真是数不胜数,仅早期扮演黄飞鸿的演员关德兴在一生中就出演了70多部关于黄飞鸿的电影,真是让人叹为观止。而1971年拍摄的电影《女侠》中看到了类似《卧虎藏龙》中的竹林之战。

【喜剧的摩登时代】
喜剧是香港电影中恒久不衰的类型,一直是香港观众的心头好。由五十年代与基层市民艰苦的生活环境紧扣的实况喜剧,到七十年代末打工仔狂想曲式的许冠文喜剧,再到八十年代末涌现的表姐热及周星驰的无厘头风大行其道,喜剧的变化除见证香港观众的口味改变,同时也反映出它与香港社会变迁与发展息息相关。 从早期的如《难兄难弟》这样的小人物轻喜剧发展到70年代由许冠文等许氏三兄弟开创的电视情景喜剧时,节奏明显加快,几乎是每三分钟必有一笑,夸张化、西方化。同时,喜剧中的人物从善良的形象渐渐变成了猥琐。 此后,洪金宝等也开创了一派功夫喜剧。而到80年代,则是喜剧的鼎盛时代,也是我们开始接触香港电影的时期吧。即便如今过去许多年,有些“最佳损友”或“福星”以及几部贺岁片中的搞笑场面都还能记得。而其中贡献最大的就是“新艺城”电影公司,好像是黄百鸣的。片中黄百鸣介绍说,当时公司里有一个“奋斗房”,供六个头互相激发灵感、创作剧本,这六个头是麦嘉、石天、黄百鸣、徐克、曾志伟、泰迪罗宾,呵呵,看这些名字就足以一窥其实力了。王晶说,自己就是一个“娱乐匠”。而由于喜剧的大受欢迎,引来了大量的滥拍最后导致了观众的厌倦。一直到周星驰重新走出一条独特的“无厘头”之路才又再次重新振作了喜剧。片子以许冠文的一句话做了结束语:用喜剧的角度看待世界。

【港人‧港片】
从1978年至2003年,香港电影由「粤语片」到被称为「港产片」,无论市场或观众口味都经历大起大落的变化,但作为文化产物之一的电影艺术,经历了廿五个年头,也反映出本土文化的兴起与隐没。 如今我们称谓的“港产片”这个概念其实是出现在70年代后的,之前则只有“国语片”和“粤语片”的概念和区分。从这一集可以看到香港电影是如何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发展的,它与时代紧密相连。如片中所说,香港电影其实也是香港历史和社会的一个注脚。虽然看过很多的香港电影,但是当我随着片中回顾香港电影88年开始的“怀旧风”,以及面临回归的“移民问题”、因回归产生的家庭问题、困惑等等之后,或许会对那些刻着时代印记、香港人在时代变化中的心态变化的电影有一些更深的理解。尤其是在面对一连串诸如经济萧条、SARS等时显示出来的能熬能做打不死的精神。同时,这样的回顾也是带着反思的,看到从内地刚开放时在电影中不自觉地显露出来的夹杂着害怕的“嘲讽”“歧视”、身为香港人的自豪到后来的香港人自己变成被嘲讽的对象,自我的矮化中也都透着无奈。但是,更多的也是探索和展望,凭着香港人的精神,度过了90年代香港电影的低迷期之后,从《无间道》开始或许会再次走向辉煌。而在北望神州的热潮中,面对“港产片”是否还会继续存在的问题,有的也只是猜测。

【香港电影无国界】
长久以来,香港电影圈的工作者流动量极高,这一集探讨香港这个无国界的电影圈子,在电影人「出出入入」的环境下,为电影带来的冲击及新文化,例如语言、风格及思维等。这种“无国界”或许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说,一个是人才的引进,并且积极地学习西方、日本等拥有的先进技术和观念。比如早期上海的大量影人的涌入。除了著名的“鬼佬”杜可风,此外还有日本人西本正等给香港电影带来了彩色电影和宽银幕等技术,韩国导演郑昌和带来的拍摄手法,让香港电影走进欧洲。而在邵氏产量过高导致摄影棚不够用的时候,居然还是到日本拍摄用日本演员拍摄香港片,因为日本人长得跟中国人比较像,同时还要给那些日本演员取中文名字。 另一方面的“无国界”指的是香港电影是如何走出香港进入国际市场。包括同好莱坞合作,以功夫片打入欧美市场,用以成龙为代表的功夫喜剧片跨越国界,如何以合作的形式获得在泰国、星马地区的本地片待遇,以及如何为台湾和内地架起一座合作的桥梁。

作为一种娱乐形式,香港电影始终是很贴近人们生活的,充满了对小人物的关怀,真实的反映出香港人生活和心态的变化。而香港电影的成功也反映了香港人的特质。片中有电影人说道,香港电影可能经常是看到国外有什么好的就拿来抄,改造成适合香港的,等热过一阵后又急忙跟随着下一股热潮。虽然有用抄袭之嫌,却也显示了香港人对市场的快速反应和适应能力、很强的学习能力,并总是能很好地将各种风格融合在香港电影中化为己用,也算是一种不断的创新吧。虽然香港电影从90年代开始陷入低迷,但是,它曾经是如此辉煌过,一个如此小的弹丸之地创造出如此多的电影或者说是那么强大的电影经济

史地类纪录片,History Channel 频道 2006 年出品。

封面
Who_Killed_the_Maya_cover0.jpg
Who_Killed_the_Maya_cover0.jpg
影片信息
官方网站
暂无

影片原始规格:
中文片名 :谁毁灭了玛雅
中文系列名:
英文片名 :Who Killed the Maya
英文系列名:
电视台 :History Channel
地区 :美国
语言 :英语
时长 :约 50 分钟
版本 :DVD
发行时间 :2006
影片内容介绍
剧情简介
One of the greatest empires history has ever known is on the verge of collapse. In desperation its leaders look to the heavens for answers.Little do they know that their future lies in bloodshed of their people and that in the space of a single century they will be wiped out.

Why a 2000 year old civilization disappeared so suddenly has been one of the world’s greatest enigmas. How could a civilization which thrived for over two thousand years just suddenly disappear? Today many believe that a giant drought killed off the Maya, but is this really the case?

World Maya Expert, Nikolai Grube began by looking at the Maya’s own historical records their fantastic hieroglyphic writing. Hidden within them he found two extraordinary figures - Dark Bat King and a Cold Killer Queen. Never before has the story of these remarkable individuals been brought to life.

By resurrecting their spirit, Grube has come to the groundbreaking theory that the Maya collapse cannot be blamed on natural forces, but on the violent world of human politics and power struggles. His journey presents a new vision of the Mayan world a vision where bloodshed and battle hold the key to unlocking the Mystery of the Maya.

史地类纪录片,National Geographic 频道 2012 年出品。

封面
Quest_for_the_Lost_Maya_cover0.jpg
Quest_for_the_Lost_Maya_cover0.jpg
影片信息
官方网站
暂无

影片原始规格:
中文片名 :追寻失落的玛雅
中文系列名:
英文片名 :Quest for the Lost Maya
英文系列名:
电视台 :National Geographic
地区 :美国
语言 :英语
版本 :DVD
发行时间 :2012
影片内容介绍
剧情简介
Quest for the Lost Maya follows American archaeologists George Bey and Bill Ringle and their Mexico colleague Tomás Gallareta Negrón as they find startling evidence of a forgotten Mayan society in the Yucatan. Buried beneath an ancient pyramid deep in the Yucatan jungle, the team discovers a still more ancient royal palace complex.

截图

文化艺术类纪录片,CCTV 频道 2012 年出品。

封面
Tasting_Treasures_of_China_cover0.jpg
Tasting_Treasures_of_China_cover0.jpg
影片信息
官方网站
暂无

影片原始规格:
中文片名 :中国美食探秘
中文系列名:
英文片名 :Tasting Treasures of China
英文系列名:
电视台 :CCTV
地区 :中国
语言 :普通话
版本 :TV
发行时间 :2012
影片内容介绍
劇情簡介
《中国美食探秘》是一部美食主题的纪录片,于2012年6月5日晚20点登陆央视纪录频道。不过,与《舌尖上的中国》播出时一片叫好声不同,观众流口水的同时也多了一些质疑。总导演蔡小敏坦言,该片与《舌尖上的中国》相比确实有差距。

与以往美食类节目不同,《中国美食探秘》并不关注菜肴的制作,而是希望通过“探秘”我们中华民族悠久丰富的美食文化传统、以及这些美食技巧、食材食器背后的讲究,来进一步理解人与食物之间的关系。

《中国美食探秘》正是希望通过对博大精深的中国美食不同层面的展示,激发人们用不同的视角来看待与我们息息相关又似乎容易被忽略的美食传统和美食文化。

分集介绍
【第一集 火候】
火候,是中国美食的烹调术语,是指烹饪过程中火力的强弱和时间的长短。今天,我们已经拥有了各种各样的生活灶具,火候的变化和运用更加自如,但是火候依然难以掌控——这是一门复杂而精深的学问。

在中国的美食世界中,几乎每一道菜都讲究火候。究竟火候有着什么样的神奇,它对中国美食,产生了多么深远的影响,又是怎样使得我们的美食世界绚烂多姿?在中国美食里是一个微妙到接近神秘的概念,但对火候的把握,却无处不需要扎扎实实的功夫,如何掌控火候?

【第二集 绝妙刀工】
在西方饮食文化中,一个厨师有很多把刀,它们负责不同的功用。但在中餐中,一个优秀的厨师只使用一把刀,这把刀横可以剁、竖可以削、斜可以切、反过来可以砸,几乎无所不能。

刀功对于一道菜的烹制和成型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餐中有直刀、斜刀、剞刀等多种刀法,它们不仅能使食物美味可口,更能使食物呈现出诱人的外观。一把好刀究竟是如何被锻造出来的?优秀的厨师们又是如何一步步掌握精妙的刀法?刀功,如何让我们的美食文化丰富多彩?

【第三集 辣】
在当今中国,人们对辣的喜爱,早已跨越了地域的障碍,辣椒,正日益广泛的出现在中国各地的餐桌上。而耐人寻味的是,辣椒传入中国仅仅三百多年。

在长达数千年的中国美食文化长河中,为什么一个外来的物种会有如此蓬勃的生命力?它究竟给我们带来过多少福祉?又将引领我们的饮食文化走向何方?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我们将勾勒辣在中国的传播路线,探寻人体感知辣味的生理原因,展现辣味的极致和辣菜的艺术。

【第四集 豆腐】
这是一道最独特的中国美食。在古代中国,它是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都必不可少的佳肴;在现代社会,它仍是我们身边最为常见的食品。它看似普通简单,却有着千变万化的本领,看似平淡无奇,却深藏着独特的制作工艺和悠久的历史。这就是豆腐。

豆腐究竟是如何诞生的?它又有着什么样不为人知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它如何用平凡的滋味俘获我们挑剔的口舌?又怎么样适应时代的发展,在中国乃至在全世界的饮食版图上长盛不衰?

【第五集 面点】
包子、饺子、馄饨、面条、面塑——五花八门的用面粉制成的食物一直是养育我们的基础食品,爱好美食的中国人用普通的面粉制作出了各式各样的面食。在中国的某些地方,面点几乎成为了一种艺术,在另外一些地方,面点则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食物。

面点的历史悠久,各式各样的面食和制作工艺在悠久的中国美食世界中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面点对中国人意味着什么,它是如何深入并影响到我们的日常饮食和生活,对于中国美食文化又有怎样的意义?

【第六集 鲜】
鲜味代表了中国人对于美味的极致追求,这种味道是自然的,与天地同生,与万物一体。它并非被制作出来,而是本已有之,烹调,不过是发现和还原鲜味的过程和技巧。本集主要通过传统的中国美食对食材、调味烹饪技法的讲究表现无所不在的“鲜”的概念。

鲜味真的存在么?它是一种什么样的味觉体验?它对中国悠久的美食文化产生过哪些不为人知的影响?

【第七集 食之器】
《周易》中说:“形而上者为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如果说构成中国美食世界的各种难以言传的元素是道,那么承载它们的可见可触的食具就是器。早在古代,人们对于食之器的追求就达到极致,并将极其复杂的制作工艺代代相传下来。它体现出中国人对饮食的精致讲究,也体现了古代人优雅的生活情调。

在节奏越加快速和竞争愈发激烈的今天,我们是否有时间回归精致与优雅,是否可以做到专注与安定,是否可在形与色中回归传统?那些承载着历史和文化信息的精美食器,它们对于美食意味着什么?

【第八集 官府菜】
正如一切文化的发展规律,官府菜不断地从庙堂之上散落至民间,或者从民间上升到琼楼玉宇,它从民间汲取最切近生活的营养,也从庙堂铺垫其高雅与精致。官府菜正是从这种民间与官府的流转之中传至今日。

今天,官府菜以私房菜的方式继续发展着,并衍生出更多的典雅菜品,进一步诠释着中国人对美食的极致追求。官府菜背后的历史让人感动和唏嘘,它的未来也让我们企盼和期待。究竟官府菜有着怎样的讲究,它还有哪些不为人知的历史?它带给了我们怎样的美食享受,又将走向何方?

社会科学类纪录片,Others 频道2011 年出品。

封面
Jiro_Dreams_of_Sushi_cover0.jpg
Jiro_Dreams_of_Sushi_cover0.jpg
影片信息
官方网站
暂无

影片原始规格:
中文片名 :寿司之神
中文系列名:
英文片名 :Jiro Dreams of Sushi
英文系列名:
电视台 :Others
地区 :日本
语言 :英语
时长 :约 82 分钟
版本 :TV
发行时间 :2011
影片内容介绍
剧情简介
千變萬化的壽司風味,皆在他的「掌握」之中

現年86歲的小野二郎是全球最年長的三星大廚,他是師傅中的師傅,達人中的達人,在日本地位崇高,「壽司第一人」的美譽更遠播全世界。終其一生,超過55年,他都在握壽司。他的技術舉世無雙,稱二,便無人敢稱一。

他的壽司店「數寄屋橋次郎」遠近馳名,從食材、製作到入口瞬間,每個步驟都經過縝密計算。這間隱身東京辦公大樓地下室的小店面,曾連續兩年榮獲米其林三顆星最高評鑑,被譽為值得花一輩子排隊等待,饕客絡繹不絕,盛況懾人!

如今,小野二郎的兒子即將承繼他畢生的心血。透過鏡頭,我們將看見完美壽司背後,絕不妥協的信念和態度。小野二郎帶給饕客的,不僅是口腹上的滿足,更是心靈上的撼動!

社会科学类纪录片,Others 频道2012 年出品。

封面
Sushi_The_Global_Catch_cover0.jpg
Sushi_The_Global_Catch_cover0.jpg
影片信息
官方网站
http://www.sushitheglobalcatch.com/

影片原始规格:
中文片名 :寿司与全球渔获
中文系列名:
英文片名 :Sushi: The Global Catch
英文系列名:
电视台 :Others
地区 :日本
语言 :日语
时长 :约 64 分钟
版本 :TV
发行时间 :2012
影片内容介绍
剧情简介
綠色和平組織指出近60年來太平洋黑鮪數量已減少96%。本片探討全球壽司熱潮,加速海洋中的頂級掠食者,例如黑鮪瀕臨絕種,若人類持續破壞海洋資源,預估到2048年將會面臨無魚可捕的窘境!

美國獨立製片人兼導演Mark Hall曾在日本留學,對「壽司」情有獨鍾,但他也發現這種日本傳統食物,正以驚人的速度在全球風行,許多人可能不知道很多高檔「壽司」使用已瀕臨滅絕的物種,不但將造成海洋生態系及食物鏈的失衡,更將導致所有魚種消失。

這部紀錄片曾獲2011西雅圖國際影展紀錄片獎Special Jury Prize、2011 IDFA環保紀錄片獎、及2012舊金山綠色影展獎Audience Award等,除了詳細介紹日本壽司文化,並以「黑鮪」為例,拍攝捕撈到運送至餐廳的過程,呼籲大家注意「壽司」或「生魚片」所選用的魚種是否符合生態保育的原則。本場次將特別邀請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執行長邵廣昭進行導讀。